測量鐵素體含量
磁感應測量的物理原理.
利用磁感應法,可以根據巴塞爾標準快速、無損地測定鐵素體含量. 例如,可以直接在現場檢查奧氏體鋼的焊縫,並在必要時進行重工.
這就是鐵素體含量測量的工作原理.

用於鐵素體含量測量的探頭由鐵芯組成,鐵芯周圍纏繞有勵磁線圈. 低頻交流電 (168 Hz) 流過此線圈. 這會在鐵芯磁極周圍產生交變磁場.
如果探頭的磁極現在接近鋼部件,鋼中的鐵素體晶粒就會放大交變磁場. 測量線圈將這種放大記錄為電壓. 電壓差有多高取決於晶體結構的磁特性. 因此,用此方法無法區分δ鐵素體和形變馬氏體.
這個方法用在哪裡?
- 測量鋼中的所有磁性相(δ-鐵素體、α-馬氏體(變形馬氏體))
- 測定以下材料中 δ-鐵素體含量: 雙相鋼 (40 - 60 %Fe)、奧氏體鋼 (0.5 - 12 %Fe)、焊接、熔覆層
哪些因素會影響測量?
線圈的磁場圍繞著探頭極向側面和深度傳播約 2 - 3 mm. 這意味著觀察到樣品的近似錐形截面. 此方法不允許對材料中 δ 鐵素體的分佈或累積進行任何說明. 測量結果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磁感應法與金相測定有很大偏差,因為該方法僅記錄鐵素體的表面分佈.
曲面上的應用
在實踐中,大多數測量誤差是由於測試件的形狀而產生的. 對於彎曲的表面,穿過空氣的磁場部分會改變. 例如,如果在平坦的金屬板上校準測量設備,則在凹表面上測量會產生較高的結果,而在凸表面上測量會產生較低的結果. 產生的誤差可能是鐵素體含量實際值的許多倍.
適用於小型扁平零件
如果測試部件很小或很薄,也會出現類似的效果. 在這種情況下,磁場也會超出測試件並部分在空氣中傳播,這會系統地偽造測量結果. 當試件厚度小於 2 mm 時,這種影響會產生影響. 原則上,測試件厚度越薄,測量誤差越大.
粗糙表面的應用
對於粗糙表面,測量結果可能會出現錯誤,這取決於探頭是放置在粗糙度輪廓的谷部還是峰部
一般來說,表面粗糙度的影響很大程度取決於鐵素體含量. 鐵素體含量; <10%Fe(<約. 10 FN),這個影響很小. 然而,它隨著鐵素體含量的增加而增加,並且最好透過將足夠數量的單獨測量組合成有意義的平均值來降低
測量裝置的操作
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的一點是,測量裝置的操作方式在確定鐵素體含量方面也起著重要作用. 請務必確保探頭保持在塗層表面上方,並且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施加到測試件上. 探頭尖端越小,傾斜造成的影響越小. 為了獲得更好的精度,支架也可用於自動將探頭降低到測試部件上.
這裡應用哪個標準?
根據 DIN EN ISO 17655 測量鐵素體含量